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青年!甭管几零后,一起来摆龙门阵丨CLA青年在行动 06

青年在行动 06


为了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CLA陆续推出了青年设计师“青年在行动”系列文章,邀请80余位青年景观设计师、建筑师、水利工程师,从自身的经验及认知出发,一起来聊聊青年设计师当下的状态与未来的展望。


本期,CLA分别邀请来自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领域的12位青年设计师 一起来聊聊新时代青年设计师的“困局”与“破局”。



曹 琳

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黄 建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师

贾 佳

EADG 泛亚国际

项目总监

李厚君

道远设计

日本团队负责人

李明轩

中电建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师


李文军

metrostudio 迈丘设计

副总设计师、运营总监

马晓晨

山水比德

上海设计院执行院长


谭 颃

致澜景观设计工作室

高级主创设计师 方案负责人

徐 俊

贝尔高林

高级项目经理

杨 华

北京顺景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游 炼

重庆九禾园林规划设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合伙人,规划部经理


邹海洋

A&N尚源景观

用户研究部经理


注: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QUESTIONS

Q1:你认为当代青年设计师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Q2:你认为未来这个行业在哪些方面会发生变革?


Q3:使自己成长最多的⼀次作品创作经历?为什么?


Q4:回顾过去的五年,你的进退与得失有什么?


Q5:你觉得青年⼀代设计师有哪些创新的设计思维或方法?





曹 琳

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Q1:我身边大部分都是青年设计师。这个群体作为青年大军中的一员,有着敢想敢拼,积极向上的共性。


就工作而言,我们大部分的青年设计师都有极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在尊重并学习前辈们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创新和探索,保持着对行业前沿追求和尝试的热情。


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同时又反向促进青年设计师个人在主动或被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Q2:就设计师这个大的行业类别而言,身处信息技术大爆发的时代,设计工作复制化或者范本化程度在加剧,我认为未来对设计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需要有一些加强。


我所在的生态环保细分领域里,设计工作往往需要和项目实施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生态修复治理的过程中,诸多因素制约着设计方案内容的落地性,从根源找问题的系统性治理思路是生态修复的发展趋势之一,这将引导环境整治工作甚至城市建设工作更加重视其长远生态环境效益,保障城镇生态化发展的底层建设工作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Q5:青年设计师普遍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接受新的前沿的事物。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愿意去思考成果更容易被理解的方式,比如传统市政行业的管网设计中,更多的青年设计师愿意应用BIM等可以三维展示的设计软件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成果,这样在纠错和各专业配合上是更有利的。


另外,随着多专业融合的“斜杠青年”们的出现,更多的青年人并不满足于在一个领域内发展自己的事业,他们将自己在另外一个或多个领域内的认知融入到设计工作中来,为设计创新带来灵感和思路。

 

项目推荐:四川广元韩家沟水环境治理

项目推荐:重庆金龙湖生态修复治理

 项目推荐:重庆香州新城海绵生态护岸工程



黄 建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师


Q1:全球都面临着环境恶化,老龄化结构问题,资源的稀缺与匮乏,万物互联的生活更新……景观也在跟随社会不断的变化。


1人机互动的科技体验和控制可能未来会更多在景观基础设施场景中使用,便捷化,科技化,智能化的设备让场景体验有更多的可能性 


2 老龄化的结构变化,也让我们需要有更多时间研究关怀老人的出行和场景使用,交互的无障碍设施,自动引导和环境设计会更多以人为本 


3 我们会更多需求个性化定制生活场景,去适用我们未来多元的生活方式,科技生活,心灵释放,场景开发,压力爆炸,与虚拟互动科技开发个性化的虚拟场景释放到现实生活中……


Q2:现在的景观设计越发多元,跳出传统的设计语言和元素,更多在做着跨专业的协同和融合,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艺术,工程,人文关怀等等都可能会成为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和源泉。


我们也不再单一关注它的空间和形式,如何好用而又充满趣味,同时具有地域的人文关怀会成为场所精神的核心,特别我们家园每天都在面对高速的发展和社会,我们更多在追求精神文化的追求。


面对不同的项目类型,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多元思维都可能会是我们解决更为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相信随着祖国的强大,国人文化自信和文化挖掘都会是我们项目跟随时代潮流需要不断去学习。


Q4:社会在每天不断的变化,特别是我们美丽的祖国,物质在膨胀地增长,精神文化百花启发,我们年轻的一代也有更多的欲望,有更多的体验追求,有更多的个人诉求,个性和潮流不断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想要更多,也想要更快。


我常常在想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还能不能安静沉下心思去创作,去耐心的实践,去坚持自己最初的设计的出发点和选择,我们都渴望快速成长,快速成功,所以也不断在当代的流行设计潮流中追寻和摸索,也可能迷失在各种方向和选择之中。


我们可以更加开放去拥抱多元的社会文化,也需要不断去沉淀吸收,保持头脑的清晰,文化创新和个性释放是基于时间和实践的积累,希望我们青年设计师保持热情,多一分克制和敬畏,努力前行。


项目推荐:龙湖天玺

项目推荐:中建望津城

项目推荐:中建望津城



贾 佳

EADG 泛亚国际

项目总监


Q1:景观行业的变革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变革相契合,在绿色生态、科技智能的大背景下,未来的行业的设计导向与行业标准将被时代更新。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与云计算或将使未来的景观行业从“经验分析”为导向到“数据分析”为依据,更为精准和细分的需求分析,未来景观定制化去向将有更大的广度与深度。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充电汽车、新环保建材、高效建筑技术应运而生,或将引发景观行业设计标准的变革。传统的“产品”与“方法”逐步隐退,将渐进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设计与施工标准,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Q2:上海TODTOWN天荟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项目,融合高铁线路、轨道交通、地面交通等复杂的流线系统,同时包含住宅、商场、酒店、办公、服务式公寓等多元业态,由二十余个顾问方共同协作,在长达十余年的设计服务过程中,重塑了我对景观设计的理解。


“设计”二字原在心中的定义是趋向于“艺术”范畴,而在这个项目的亲身历练之后,知晓“设计”与交通、结构、覆土、荷载、机电、给排水等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地面以上的部分承载着美,而地面以下的部分支撑着“美”的呈现,其中蕴含着理性、科学与逻辑。


正是这一理解触发了我自身专业构架的搭建,正如色彩、笔触、深浅,运用得当娴熟,方可成作;这一理解也积淀了从业之耐心与恒心,深知点滴积累需时颇长,不断进取,方得始终。


Q3:五年,是职业生涯的精彩时光,参与了城市化进程,从大规模土地开发建设到城市更新改造,从上海TODTOWN天荟、上海徐家汇中心、上海黄浦区160街坊改造、上海丰盛里、南京证大喜玛拉雅等项目从设计构想到开工建设或是完美呈现,砥砺前行,唯有精心。


我们选择的赛道,与短平快、高周转的类型不同,项目周期非常漫长,在年轻之际,是否耐得住心性、沉得住心气,是过去的几年中常问自己的问题。


如今回望,厚积薄发仍是青年之时不悔之选。作为青年一代景观行业践行者之一,审视行业与自身的使命,以热爱为动力,将不断前行。


项目推荐:中国江苏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

项目推荐:中国上海徐家汇中心

项目推荐:中国上海黄浦区160街区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



李厚君

道远设计

日本团队负责人


Q1:时代的背景是每个个体最真实的写照。而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中,设计亦是如此,工程技术,设计手段,设计管理,与日俱变。而互联网的革新则带来了爆炸的信息洪流,推动着时代快速前行或被迫前行。


因此我认为当代青年设计师的现状也如同时代的激流,既是设计潮流的推动者也是跃进中的被推动者。当下每天都有大量项目推出,我们有更多机会去实践和展现设计抱负。丰富的创造力、积极创新的精神我认为是当代青年设计师群体最重要的标签之一。


但同时在时代激流裹挟之下,面对设计及市场时也会感到无力,迷茫甚至混乱,我认为这是当代青年设计师们所要共同面对的一大挑战。如同城市生长的混乱及多样并存的状态,我认为这种混乱是我们去努力解读时代多层化和不轻易妥协的表现和精神。在激流和迷茫中探索,在混乱中沉淀,我认为是当代青年设计师成长中最为宝贵的状态。


Q2: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更是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但另一方面如同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样,我们的空间设计也在快速批量生产。“生产”快速有效,但这样的模式对于我们的设计行业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是一场极大的挑战。场地性的丢失,文化价值口号化,空间营造向视觉化退化等等是否是在这个效率化生产中所留下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从价值观出发设计是否需要更多的思考。去沉淀独有的设计价值观,文化观,从而建立当代设计的理论基础,而非浮于表面的繁华?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设计是否需要更为关注社会的流动,如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交通的变革,带来的颠覆性空间需求结构的改变、以及科技革新带来的社交革新等,我认为都是值得我们设计从业者去捕捉和探讨的课题。


因此我认为未来的行业变革也许更像是一种回归,回归场地本质,建立与自然的联系,让精神文化回归,营造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从而创造具有温度的城市空间以及更具时代韧性的社区及社交空间系统等等,将设计从生产回归自然至创造。


项目推荐:邛海十七度·星月湖公园

项目推荐:邛海十七度·星月湖公园


Q5:山本耀司有向年青设计师说过一句话,Copy,copy,copy,copy and You will find yourself.翻译成中文即使复制,抄袭,模仿,效仿,借鉴的意思。


而寻找合适的意向图同样是我们在做空间设计中最为常见也最高效的设计方法,年轻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意向图库快速地提升对项目的理解和设计的效率。但单纯大量的浏览和借鉴我认为并不能快速提升青年设计的设计思维,甚至可能会陷入模式化的固有思维。


因此我认为本耀司话中You will find yourself才想对于青年设计师最重要的建议,复制和借鉴的最终和目标是寻找到自我。我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这也是塑造“自我”的独特过程,而这种与众不同才是创新的最原始的迸发核心。我认为,年轻设计师不用急于跟风、不盲从流于视觉表层,而通过“自我”的眼光去更深入剖析和解读设计或是作品的背景,寻找和思考作品同自我的共鸣及感动。我认为这一思考转换的过程才是提升自我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核心和最真实的方法。


项目推荐:东原·千屿



李明轩

中电建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师


Q3: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参与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是一块大约3公顷的体育休闲公园,这块公园要在两年以后作为当时冬奥会内部车辆的停车场,保证五百多辆各式车辆的进出,除此之外,这两年内还要有运营及收益,其盈利的金额至少可以满足冬奥会期间场地的拆改和恢复。


这块场地要满足休闲功能和运动场地,同时大乔和硬景比例均不能过高,更重要的是数百辆不同规格的车辆要有顺畅的泊车流线,而最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成本。这个项目的成本估算几乎是我做过所有项目里最复杂的,不光有一个公园的修建成本,同时要评估现状硬化的成本,同时还要算拆改的成本和恢复的成本,相当于每一版方案都要做四张新的成本估算,而这样的方案我几乎做了超过五版,而每一版里面的方案内容还要包括三种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效果表达(赛前,赛时,赛中)。


这个项目已经落地也已经开始运营,每每路过,看到运动的市民和散步的居民都会感到满足的成就感。因为如果没有我们,这块地很可能会空置到冬奥会后再开始建设运营。而这个场地的设计也不再是以往项目里形式感的堆积和空间的塑造,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工程的便利性和使用者的体验上,涉及的相关专业包括装配式建筑、立体停车系统等远远超出景观设计本身,使我对景观有一个新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台阶。


项目推荐:西安洺悦府示范区园林景观工程


Q4:五年基本上是我的一个试错的过程,无论是从学生阶段到工作阶段,或者说是从现场再到方案设计、施工图等等,基本上是景观设计行业的一个深度体验。


如果说收获当然是不计其数的,几乎包括大量的专业内外知识积累和行业经验,特别是在对于全周期的把控理解,但是的确也失去了不少,比如说一些设计感的执着甚至说一些年轻时候的情怀。


以前可能觉得有可能的话一定要把设计做到极致,但是往往随着参与项目的落地就很能感受到你想象的极致其实是不存在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设计师只凭情怀或者努力就可以达到效果的,反而适当向甲方让步、向施工让步才是让项目更好落地的关键,平衡各界因素和条件意味着对于设计师会失去发挥的空间,包括审美和专业性等等


但如今已经很习惯这样的过程了,关乎设计争论和探讨也变的越来越少,算是对这个行业的妥协吧。


Q5:尽管我毫无疑问算是青年一代设计师,但是总觉得创新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并不只属于我们青年一代,以前看过很多有关设计思维,设计美学的分享,其中也不乏一些中年甚至老年的大师,我的感受是想要在设计思维上创新就要不断接受新生的事物,无论是科技技术手段,还是精神文化,甚至时尚潮流。往往不管年轻与否,就是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景观行业固然是一个传统行业,想要在行业内取得成就往往依赖大量的经验,但这也导致很多景观项目负责人看到一个项目就会回忆自己去年前年甚至五六年前的项目经验,从而固化设计模式和设计思路。


但青年设计师往往并不依赖这种经验,他们将每一个新的项目视为一个全新的挑战,积极拓展风格和形式,探索不同手法带来的全新效果,这种带有冒险性的追求才能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受,才能让传统设计行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和色彩


项目推荐:雄安新区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绿化项目

项目推荐:南京市兴智城地产园林项目



李文军

metrostudio迈丘设计

副总设计师、运营总监


Q1:当代青年设计师的现状大多处于懵懂没有方向的状态,这需要一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当代青年设计师需要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一颗混沌中找到方向的心


Q3:自己成长最多的一次作品经历应该是2013年主创的“佛山中企绿色总部的中央公园“,对于我来说相当于一次“拔苗助长”,但是自己也算是完整推进了整个项目过程,结果是欣慰的。


这个项目在自己毕业3年的阶段,完整的经历了规划、景观、建筑、室内、纸上方案、现场落地、助理、主创、项目负责人、对接、汇报等等,最后项目能够按图纸落地是开心的一件事情。


做设计“顿悟”其实不太可能,正常情况下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刚好这个项目满足了我在毕业年份不多的情况下,亲身经历亲手决策了一个最完整的的项目,同时也和很多领域的专业设计师做了一次深度沟通协作。对于当时年轻的自己来说受益匪浅。


项目推荐:佛山中企绿色总部中央公园


Q5:入行11年,对于青年景观设计来说,或许才刚开始打开一扇窗户。其中的点点滴滴的切身感受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荣辱不惊、不卑不亢,一路走来,心态真的很重要。能够坚持下来更是不易,设计过程的艰辛、甲乙双方的互博、图纸与现实的差距、图纸落地的喜悦、某一刻方案被毙掉的失落、某一年作品被大众认可的欣慰,看着自己脑中的想法跃然纸上又变为现实,有一丝神笔马良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时候让人痴迷,让人着魔。


对生活予以善意、对设计予以热情,对设计始终保持热情其实很难,但是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追求的人,从而对设计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愫,设计来源于生活。


致敬经典、致敬自然、致敬未来,我们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目标需要定位的不一样,不能追求潮流风格,不人云亦云,不从众,不急于求成。对于前人留下的经典,我们需要不断的研习。对于自然,更是我们灵感的全部来源,对于未来,也是景观跟随时代的进步,对新科技新技术新需求的进化,同时也寄希望于自己不跟风不谄媚,结合场地融合使用需求做出更多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久的时间而不过时的作品,历久弥新,每个年份都能换发出不一样的气质。


沉淀自我-厚积薄发,时刻保持对知识的饥渴对新事物的兴趣,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是向外学习,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是向内挖掘,等我们都逐渐由外而内的学习的时候,每个作品都可以迸发出特有的属性和气质。


项目推荐:常州弘阳天下锦

项目推荐:衢州258创新创业园



马晓晨

山水比德

上海设计院执行院长


Q1:当代青年设计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高度密集信息的冲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也前所未有地集体性迷失。


而对于更年轻的一代,他们具有更清晰的个体特征和自由表达的急迫愿望,当然也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浮躁,尤其是在他们面对挫折和阻力时——尽管这种障碍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见解上的差异。


他们更加本我和丰富的思维方式,促使着他们的行动和这个社会其他领域的运动轨迹一样呈现非常流动的状态。


Q2:如果单纯从设计这个本体来谈,我不认为行业会发生什么变革,我坚持认为设计不过是一个传统行业。


我们总是不自主地盲从主流意识,认为行业会因社会剧变而更迭,人们总是畅谈模式创新,把颠覆挂在嘴边,但这些和做好设计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创造美好、安全和公平,并传递情感和文化、塑造价值。当下,景观设计的价值还很低,这一点来说确凿会发生改变。


Q4:设计师在试图有所为时必然有一种成为卓越的功利心的驱使,这一点会是伴随整个职业的焦虑和动力,因此我多数时候是处于紧张状态的,这种状态是否存在问题需要走着去看。


设计本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转化现实,结果并非都能如意,但每一个过程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智识上的拓展,这是最有意思的。


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不再执著于宏大的叙事意义,我接受价值的多元并扔掉了所谓“设计正确”。


项目推荐:俊发·丽江雪山俊府

项目推荐:太原中国铁建·花语堂



谭 颃

致澜景观设计工作室高级主创设计师 方案负责人


Q1:现在的设计环境对青年设计师来说充满了机会与挑战。现在的市场与技术环境相较之前混沌发展时期,会越发成熟与专业,对职业化和专业性的要求也越高。


所幸的是新生的青年设计师的教育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体验也是有所相应提高的。特别是Z世代的青年设计师,就出生在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的轻松获取又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咨询发达即是好事也是坏事,需要有将信息、观点转化为知识的能力。


随着许多国内优秀设计团队与作品的出现,更是为本土设计师带来了目标与自信。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青年设计师面对的不是基础的探索阶段,而是一个充满了突破性探索的阶段。


Q2:首先,经过几十年的基础建设高峰阶段,新建项目增长会趋于平缓,改造更新类的项目越来越多;在目前对于提升城市生活环境的背景下,公共空间类的项目也会有所增加,对于项目的公共性和生态性要求会越来越高。


其次,在设计行业内部,建筑、室内对于整体设计的尝试越发显著,他们不从共各自专业角度的创作思考对景观设计群体带来不小的触动,以后各个专业之间深度共创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最后也是最重要,在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性的前提下,景观专业的生态属性,越发重要,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景观专业会在全尺度项目中从之前尴尬的“小专业”发展为“大专业”。


项目推荐:邢台保利云上


Q3:其实“得失”一直是相对的,之前因为自己对部分项目的错误选择,一度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甚至是来自客户的质疑。这促使自己做了三件事:“慢下来”“思考”“实践”。


“慢下来”:其实要快起来很容易,市场、客户、甚至团队都可以推着你快速前景与提升,但速度过快能带来“增长”却很难有更深入的的“成长”。所以自己必须慢下来,慢下来看、慢下来想、慢下来做。


“思考”:过去的几年只有一个目标,做出好的作品。但“什么是好作品?”如果项目本身没有突破“术”的范畴,做出来再漂亮、行业认可再高,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所以我花了不少时间思考和总结出自己的设计思考。重新建立了自己以后的项目探索方向。


“实践”:其实这三件事是相互关联的动作,过去是“漂亮的完成一个项目”,而现在的项目自然就有了实践的意味,只是在实践过程中既要兼顾自己的设计思考又不能做出有悖于业主利益的设计。


这五年慢下来的虽然自己失去了部分有意思的项目机会、却换来了自己对下一阶段自己的方向与目标,这就是得失吧。


项目推荐:龙湖听蓝湾



徐 俊

贝尔高林

高级项目经理


Q1:当代青年设计师是满怀激情和探索欲的。面对新的知识或者设计方向也有比较强烈的探索欲,比如说我们就常常在团队里对一些现在比较热门或者先锋的案例或者说设计手法进行讨论,看到新的或者不懂的东西就去查资料,给自己带来很多启发。


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是对生活抱有好奇心的人,喜欢到处去玩玩、看看。但当下的世界环境由于疫情,是比较难有机会让大家到处走走看看的,更多的就是通过网络去进行一些知识的增加和积累。


当代青年设计师是比较有追求的,对自己个人有要求,对于专业有探索精神,同时也比较刻苦勤奋,去追逐自己内心的目标。


Q4:都说人体细胞每隔七年就完全更新一次,五年是一个不长不短,很适合审视个人发展的时间段。


在过去五年,从一个想做很多事情、但能力有限的人,变成了有能力做一些事情、并能融入自己想法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的积累学习,多花时间琢磨弄不懂的东西,另外也要多思考大方向上应该怎么去做。


更重要的是,公司给到的支持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究更多设计的可能性,在不同的项目中完善想法,积累经验。


当然,对工作的投入也让我们把工作的习惯带到了生活中,走到不同地方都会留意这个地方的设计细节,或者说联想到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带给我一些灵感。可能这就是“职业病”吧。


其实想要做好设计的工作,就难免会陷入比较忙碌的状态。回顾这五年,专业上工作上确实很少怠慢,生活里和朋友的相处,可能就有所减少。大部分时间贡献给了工作。但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以后会发现,也是很不错的。


Q5:青年一代的设计师是很优秀的,他们的创新不局限于书本,对于设计的思考方式是带有创新性的,一方面来源于他们在专业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面对设计本身,他们是可以投入最大程度的热情,也有很多的能量去把新鲜思路注入设计细节中。生活里的观察和灵感互通很多时候比阅读文献资料更加重要,逛街时看到一个有趣的小摆件,或是吸引人眼球的橱窗展示,周末跟朋友喝咖啡时观察到街转角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这些都会成为灵感的来源,生活里的一些细节体验也让他们能在设计过程中更多考虑使用者的感受。


其实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都是存在着新一代逐渐取代老一代的现状。当下的青年设计师有带着专业继承性的渐进式发展,也有专业变个性的突变式发展,在给整个专业注入新鲜血液,也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项目推荐:世茂深港国际中心

项目推荐:兴邦中央公园

项目推荐:美好领域



杨 华

北京顺景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Q2: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承故鼎新”是永恒的主题。在时代“山水城林”梦的路上,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这是一条长期主义之路。


我们也时常在思考:究竟怎样才能在这个快速变革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信念与宁静?作为一名设计人,究竟怎样才能找到设计更本质所在和穿越周期和混沌的指南?作为一名景观人,究竟怎样才能持续不断的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时代同行?


在当下老龄化与消费年轻化的快速发展时代中,都市化与自然化,科技化与人本化,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二元化趋势。


在设计学脉络演进中,西东融合,大道至简,是当下设计的必然趋势。在时代“山水城林”梦的路上,从西方和东方的经典中,汲取智慧,获得能量,再从当下的运算力与想象力双驱动下,赋形未来,再树丰碑。树立好长期主义的价值目标,走一条越走越往前的道路,走一条越走越坦然宁静的道路。


项目推荐:北京.鲁能钓鱼台美高梅别墅


Q4:在探索设计真理的路上,“脉络”这个词是这五年心心念念里让我越走越踏实,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坦然宁静的价值所在。从表象到本质,从局部到系统,从阶段到时代脉络,可以更简洁,可以更深刻,可以更有价值。在大时代下,从东到西,从西到东,似乎就是有一个方向就在前方召唤。


“气韵几何,文化东方”,也是这一时期思考的一个践行方向!希望我们的设计是北方体系的一个代表,是能够将一切因子囊括在象、数、理一体的高密度超时空的气韵复合模式之中, 用很有品味的文化方式把它设计出来,这也是我们追求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所在。


“京畿都会”,“城市森林”,“装折私享”,“逍遥无待”,“时光天成”,这五章要素也是我们的愿望所在,带有东西方哲学的思考,带有生命感的设计,带有生活感体验的复杂性,希望是有温度的,是生生不息的。


从境界提升到诗意表达,从平向深渊到交互自然,从强化深远到时空叙事,最终指向决胜风景,最终创造一种以人作为主体的,身临其境的现实化境的理想空间范式。希望通过七章要素,尽其意,设计精透,得无穷真妙。通过空间的筹划布局和位置经营,结构/空间单元的组合与叠加,以文学叙事空间的方式引人入胜,最终指向一种包含旧有记忆的新记忆,实现以人工性及物质性的设计意匠,营造自然性及精神性的诗意生活空间——“气韵几何,文化东方”。


Q5: “承故鼎新”,行业都必将经历四个法则:极致法则,对立法则,比照法则,自否法则。


在长期主义的路上,形成“生活六觉五感的艺术”。首先通过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智慧的动机下,形成对世界的观点和看法(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通过想象力与品位,通过策略与定位,再与万事万物运行的方法、结构相组合,在灵感的创作中,最终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意。


项目推荐:杭州.望海潮

项目推荐:北京.泰康燕园



游 炼

重庆九禾园林规划设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合伙人,规划部经理


Q1:一是当代青年设计师的思维较为活跃,思考维度广,技术能力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对行业大形势转变认知缺乏;


二是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设计复制抄袭的行业现象严重,当代青年设计师急需提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是项目设计时间紧与质量要求高是设计行业里普遍存在的困难和矛盾。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每一个项目都希望有一个合理的工作时间,而在项目实际编制过程中,委托方给定的工作时间经常有些违背工作客观规律,给予的时间非常短,导致部分设计师最终没有留在本行业。


Q2:我认为该行业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一是在房地产严控行业下滑下,旅游行业的发展、文旅的兴起、旧城改造项目的增多,市政公共景观项目会增多,同时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下会使多专业的跨界融合增多,要求设计师的知识面更广,更多的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需求;


二是从城市快速发展到高质量存量优化的转变,对乡村振兴、旧城改造、人口老龄化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会越来越多。


Q3:过去五年进一步发挥公司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及市政工程设计多专业、大进深的协同作战的综合优势,强化了自己在各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将团队由“大”向“精”进行转变。


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工作忙碌外出考察学习的时间较少,同时对生活的发现与专注度不够;其次对外交流不够多,应多沟通多交流多碰撞,能更快的提升自我认知。


项目推荐:贵州长顺天灯坡广场设计

项目推荐:奉节旱夔门三峡原乡小镇设计



邹海洋

A&N尚源景观

用户研究部经理


Q2:(1)景观设计公司在未来的机会将会更多。最近正好在关注刚刚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发现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是“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底层逻辑。


规划中提到将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老旧小区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大到市政道路、综合管线、景观绿化带,小到小区内的水路、电路、小区景观都需要改造和更新,在未来5-10年内,城市更新将是拉动经济的重要一环。所以景观设计公司在未来10年的机会将会更多。


(2)景观设计必将从粗狂走向精细化,用户的真实需求一定是做设计的重要驱动力。


在坚定不移的坚持“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住的”的大基调下,会更加弱化地产的金融属性,强化消费和居住属性。那么地产乃至处于下游的景观设计必将从粗狂走向精细化。


回归消费和居住属性的住宅产品应该以人为本的做设计。用户的真实需求一定是做设计的重要驱动力,无论建筑还是景观都是如此。


Q5: (1)善于利用跨界思维,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联动,去拓展设计的思路和眼界,深入地挖掘地域人文内涵,为产品本身植入可持续的生命力和经济动力源,协调人、地、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项目自身的造血功能,得到社会认可,并最终实现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供参考。


(2)要有规划思维,刚刚提到景观设计公司在未来10年的机会将会更多。但前提是,在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应具备全局观,应当以生态、城市、文化等多角度思考景观设计。

在国外,景观是没有单独的专业,都是和规划跟建筑有联系的。国内现在也面临一个转型期,你要做景观之前必须有一个规划的思维。


我们国家目前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民宿、公园城市、还有文旅项目、养老地产,还有即将全面实施的城市更新行动都是规划,而且也都离不开景观。


(3)要懂用户思维,要从客户思维逐渐转变为用户思维,模拟用户的行为做景观。要有同理心,要用初学者心态去看景观“产品”设计,好的设计必然是强调用户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


代表作品:《用户研究蓝皮书》


编辑 / 明 卉

统筹 / 周明波


  往期活动




⬆  2021 CLA青年论坛·深圳

⬆  2020 CLA年会·深圳

⬆  2019 CLA年会·四川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十年来聚焦中国城镇化发展,定位国家城市科学高端科技智库建设,搭建了广泛、诚信、有效的全球性创业和科研协作网络,组建了富有进取精神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团队,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城市运营为一体的开放性组织框架。学会于2016 年5 月18 日换届,现任理事长为仇保兴博士(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学会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会核心竞争力培育,并为有志于让城市更绿色、更宜居,研发新技术、新系统的人士提供最优工作平台。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 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CSUS

商务合作及活动推广:

联系人:周明波

电话:010-62747826

邮件:674221088@qq.com

 ·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CLA)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